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赣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赣州未来的8年的发展布局变化,已经出最新的规划图了

2022/5/4 19:36:29发布90次查看
《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年)》近日印发实施,这是赣州 “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推动开放升级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赣州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加快推进赣州市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样板”的纲领性文件。
赣州未来8年,经济发展的布局和重点都在这里
赣州《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围绕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为引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增强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开放平台创新发展,积极构建“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全面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从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开放平台、口岸建设五个方面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全市在引进项目资金总规模继续攀升的同时,项目质量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出口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体队伍不断壮大,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质量全面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对外投资企业33家,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均突破1亿美元大关,具备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资质、对外工程承包资质的企业共5家,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赣州成为中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多、最全的设区市,为促进赣州乃至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此外,赣州口岸平台的设立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赣州铁路口岸获准成为全国第八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全国内陆口岸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挂牌运行,赣州机场设立航空口岸正式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龙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瑞金陆路口岸作业区获批设立并开工建设。赣州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快速货运班列开通运行,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双向开行,经深圳盐田、蛇口和满洲里口岸入境的进口木材实现了口岸直通,为把我市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市开放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努力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不断提升赣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合理配置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资源,推动各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利用本地园区和产业基础,形成各具优势、融合互动、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区域开放板块。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协同推进。
构筑区域合作新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密切双边高层会晤与友好往来,提升合作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交流合作,促进赣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交流,协调推进项目合作。推动与沿线国家或城市建立经贸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经贸合作项目数据库。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建立与沿线国家和城市官方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发布经贸、文化交流等信息。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国内节点城市的对接协作,集并赣粤闽湘四省及周边地区的产品出口直放,稳定开行赣州至厦门、深圳铁海联运快速班列,推动赣欧(亚)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将赣州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货物集散地。深度融入长珠闽经济板块。优化对接长珠闽的区域合作格局,突出重点城市和区域,构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辐射珠三角、以厦门为中心辐射海西经济区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强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协作,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培育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产业集群。围绕“北上南下”战略,深入开展“南下”招商,积极推动赣州与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干部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深化赣州与深圳、广州、河源、厦门、泉州、龙岩等地战略合作。依托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促进产业组团式转移。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沿海高端产业和技术向赣州市转移,提升产业承接水平。加快推进赣粤、赣闽产业合作区建设。密切与港澳台经贸合作。充分发挥港澳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作用,立足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台湾全球代工产业中心,澳门国际会展、旅游中心等独特优势,利用好赣港经贸合作活动、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等平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着力引进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产业项目。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两城两谷一带”(即: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步伐,围绕“两城两谷一带”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着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现代家居、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围绕各地首位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突出新经济招商,把握新经济规律和特点,发展壮大新经济。利用国家振兴赣南苏区和推进扶贫攻坚释放的政策红利,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赣州获批成为江西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的招商力度,努力将赣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典范。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承接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负面清单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开放,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创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境外投资者参股内资项目、老项目增资扩股、优势项目境外上市资金回流等。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赣州市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强“引资”、“引智”和“引技”结合,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在赣州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对外商投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行政服务,简化企业在办理工商、税务、外汇、海关等手续时的审批环节,大力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新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运用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和“互联网+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方式,开展产业招商。运用股权招商、资本招商,引进新技术、新产业,推动赣州市新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赣州市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境外上市,鼓励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央企入赣”、“民企入赣”和“外企入赣”工程,以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国内500强、央企、知名民企、行业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引进对象,全力推进招大引强。深入推进“赣商回归”工程,促进在外赣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总部回归。
赣州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