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
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艺术的发展使圆雕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地受制于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地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对现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它因此具有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
在构图上进一步利用散点透’视,将众多的内容情节平面展开,既疏密有致、又连贯呼应,以此突破现实的束缚,尽展浪漫的遐想, 显示了中国浮雕成熟时期特有构图聪慧和才智。最早的亚述雕塑,每一块石板上的浮雕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有少数人物会从一幅浮雕进入下一幅而有连 贯的表现。
然而,到公元前7世纪末期,护墙石板之间的区分开始被完全地忽略,一个画面有时会占据整个墙面,这使得雕刻者有机会表现重要的事件所发生的整体 背景,并且将次要的事件包括进来,甚至偶尔使用空白以留给人想象的余地。其中人物和地点所占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其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更充分地表现 故事的完整性,也会采用同一画面多层展开的表现形式,有些画面有三层、四层组成,多则有七八层。
赣州艺匠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15979865197